{{cart._sku_.sku_name}} {{cart._sku_._spec}} ¥{{cart._sku_.prom_price}}
共{{cartsSkuCounts}}项商品{{cartsSkuNumbers}}件 共¥{{allPrices}}
无农药草莓标准
1、范围
本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原味食品草莓生产所要求的产品质量、产地选择、栽培技术、病虫害防治、采收等生产技术规程。
2、产品质量标准
草莓质量标准应符合NY5103的要求。
3、产地选择
安全害食品草莓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,远离污染源,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。产地环境应符合NY5104的要求。
4、栽培技术
4.1 栽培方式
草莓栽培分为设施栽培,主要类型有:高架栽培,有机基质栽培。
4.2 品种选择
促成栽培应选择休眠浅的品种,红颜;
4.3 基质消毒
栽培用醋糟基质,应该是完全腐熟的基质。
4.4 定植时期及密度
温室定植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。如不能按时定植,可在10月上旬定植,尽可能避开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的花芽分化盛期;定植时应尽量选择阴雨天,并尽可能避开中午;草莓栽培应采用大垄双行栽培,温室定植株行距为18 cm~20 cm×25 cm~28cm,每667 m2栽8000株~10000株;
4.5 温室大棚栽培后管理
草莓苗定植后,经缓苗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。花芽分化自9月上旬开始,集中分化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。此时应控制浇水,防止秧苗旺长,促进花芽分化。总之,栽后管理应围绕草莓花芽分化这个中心,同时,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。
4.5.1 肥水管理
扣棚后,棚内温度高,水分蒸发快,基质容易缺水,应保持充足水分,确保植株旺盛生长。而此时正值开花前期,每天通过滴灌进行灌溉,整个生长期不施肥
4.5.2 开花期管理
草莓扣棚后约30d左右开始现蕾,现蕾期温度白天25℃~28℃,夜间10℃为宜,夜间温度过高,超过13℃,花芽退化,雌雄蕊发育受阻。随后进入开花期,此期管理非常关键,首先要做好温湿度调节,开花期棚内温度白天23℃~25℃为宜,夜间8℃~10℃。草莓花开放所需最低温度11.7℃,适宜温度为13.8℃~20.6℃,温度过低花药不能开裂,影响授粉受精。开花期棚内湿度不能过高,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40%左右。
要及时疏掉高级次小花、弱花,疏花时保留7朵~10朵,随着坐果,将畸形果、病果、小果疏掉,最终第一花序保留5个~7个果,留果量少则果个大,经济价值高。生产上以一序果的单果重掌握在15g以上为原则,根据土壤肥力状况,苗木生长状况,如果单果均能在15g以上,留果量可多些。
为促进坐果,花期提倡放蜂,每1000m2可放一箱蜂。
草莓进入花期,植株侧芽开始长出,应及时摘除老叶,清除过多侧芽。原则上,除主芽外,侧芽最多保留2个~3个。
4.5.3 果实肥大期管理
开花坐果后,果实进入肥大期,室内温度在20℃~25℃,夜间6℃~8℃,此期,要继续清除畸形果。
4.5.4 成熟期
连栋大棚草莓从开花到成熟约需50d左右,其时间的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,温度低,果实生长时间长,最长需要60d才能成熟。在日光温室条件下,最快也需要40d才能成熟。露地草莓一般需25d~30d,有效积温达到600℃时,果实即可成熟。果实成熟的标志是果面变红,并散发出特有的香味。
4.5.5 采收后管理
日光温室草莓第一花序结束后,应及时清除病叶、老叶及残花序柄。这时期,第二花序开始长出,花果管理仍十分必要,要求每花序留果4个~5个为宜,由于此期正处低温季节,坐果受温度影响比较大,应以疏果为主,疏去畸形果、病果。
4.5.6 后期管理
日光温室草莓进入2月底后第二花序陆续结果,同时第三花序开花坐果,此期随温度的变化草莓进入后期管理,温室进入3月初,随温度增高应将放风口增大些,放风时间也相应长些。白天室温保持在25℃左右,夜间8℃左右,温度过高,果小且质量下降。棚内夜间温度在5℃以上时,停止揭放。3月下旬以后第三花序进入结果高峰,此时还有花序长出,由于后期植株根系逐渐老化,吸收能力减弱,果个不大,生产上自第四花序后予以摘除,节省养分供第三序果生长。后期温度高,易发生红蜘蛛,要注意防治。
5月下旬以后开始撤棚整修,准备下年的工作。温室收获期到5月底结束。虽然还能结果,但基本失去商品价值。
5、病虫害防治
5.1 主要病虫害
5.1.1 病害主要包括白粉病、灰霉病、病毒病、黄萎病、青枯病、炭疽病、根腐病。
5.1.2 害虫主要包括螨类、金龟子、蚜虫、白粉虱、芽线虫。
5.2 防治原则
应以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为主,不使用化学防治技术。
5.3 农业防治
5.3.1 选用抗病品种
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是经济、有效的防治病害的主要措施。
5.3.2 使用脱毒种苗
使用脱毒种苗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基础。此外,使用脱毒原种苗可以有效防止线虫的危害发生。
5.3.3 栽培管理及生态措施
发现病株、叶、果,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;收获后深耕40cm,借助自然条件,如低温、太阳紫外线等,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;深耕后利用太阳热进行土壤消毒;合理轮作。
5.4 物理防治
5.4.1 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
在10cm×20cm的纸板上涂黄漆,上涂一层机油,每667m2挂30块~40块,挂在行间。当板上粘满白粉虱和蚜虫时,再涂一层机油。
5.4.2 阻隔防蚜
在棚室放风口处设防止成虫进入的防虫网。
5.4.3 驱避蚜虫
在棚室放风口处挂银灰色地膜条驱避蚜虫。
5.5 生物防治
扣棚后当白粉虱成虫在0.2头/株以下时,每5d释放丽蚜小蜂成虫3头/株,共释放3次丽蚜小蜂,可有效控制白粉虱为害。
5.6 生态防治
开花和果实生长期,加大放风量,将棚内湿度降至50%以下。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℃,闷棚2h,然后放风降温,连续闷棚2次~3次,可防治灰霉病。
5.7.7 药剂防治
仅使用有机标准生产使用的生物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。
6、果实采收
6.1 果实采收标准
果实表面着色达到70%以上。
6.2 采收前准备
果实采收前要做好采收、包装准备。采收用的容器要浅,底部要平,内壁光滑,内垫海绵或其他软的衬垫物。
6.3 采收时间
根据草莓果实的成熟期决定采收时间。采收在清晨露水已干至中午或傍晚转凉后进行。
6.4 采收操作技术
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,将果实按大小分级摆放于容器内,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,不损伤花萼,无机械损伤,无病虫危害。
7、包装、运输
7.1 草莓包装选择整洁、干燥、牢固、美观、无污染、无异味、内壁无尖突物和无虫蛀、霉变现象的包装箱或塑料周转箱等。
7.2 草莓运输工具清洁卫生,无污染,装运时应轻装、轻卸,严防机械损伤。严禁与有毒物质混装,防止运输途中受到人为污染。